文章来源:福州中德骨科医院
断肢再植的术后护理要点,相信这是广大患者一直关心的问题。为了让患者对断肢再植的术后的护理要点有一定的认识,并更好的配合护理。
断肢再植的术后护理要点有以下几点:
1术后护理
术后病人应置于单人病室,以便于消毒膈离,防止交叉感染,室温保持在20~25℃,湿度60℃,房间定时通风消毒,紫外线每日照射2次,地板家俱用1:1000新洁尔灭溶液或0.5~1%消毒灵溶液擦拭。
⑴全身护理:病人经过长时间的创伤和手术,失血较多,术中应补充足量的全血,术后严密观察伤员的皮肤色泽、血压、脉搏及周围静脉的充盈程度,初步判断有无贫血表现,并做血的常规化验和血细胞压积,必要时用中心静脉压测定,以便及时采取措施,高位断肢者,应注意有无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毒血症的产生。
⑵局部的护理:
①搬动病人要慢而轻,平卧位,患肢适当提高,略高于心脏水平,可将再植肢体置于床边特别小木桌,上铺无菌巾,用护架遮盖。
②患肢用敷料或石膏托妥善固定,包扎不宜过紧,指(趾)端暴露,覆盖无菌巾或纱布,以便观察血液循环,注意防止伤员入睡后移动肢体,使血管受压痉挛。
③定时观察皮肤颜色、温度指甲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并做记录,动脉供血不足时表现为再植的肢体末端苍白,指腹瘪陷,皮肤弹性消失,皱纹加深,皮温下降,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,指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,静脉回流受阻时则表现为末端皮肤色泽青紫、肿胀,皮肤水疱,皮温下降,指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变短,针刺指端出血呈紫色,血循
环障碍出现后应及时报告医生;分析判断发生的原因,检查肢体有无包扎过紧,皮肤综合张力是否过大,皮下有否血肿等,一般可拆除缝线,引流积血,降低肢体内张力,同时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、罂栗碱、妥拉苏林等搞凝解痉药物,局部保温,经过处理未见好转,必需尽量做手术控查,肢体肿胀时可将肢体抬高,用50%硫酸镁溶液湿热敷,中药皮硝外敷,白蛋白静脉滴注,高压氧对改善肢体的供氧状况,促使静脉回流也有较好的效果。
④定时定点皮温测定。术后可用半导体皮温计测量肢体温度,一般术后10天内每小时测皮温1次,测温应在烤灯关闭后15分钟进行,避免误差,测温时应同时测健侧肢体的相应部位,记录对照,断肢再植后一般患侧皮温高于健侧1℃左右,若低于健侧或皮温突然下降则表明有血管危象存在,应及时报告,采取措施。
⑤烤灯的应用:术后用60~100W的照明灯照射再植肢体,灯距为33~50cm,使局部血管扩张,使用烤灯一般需7~10日左右时间
⑶抗生素的应用:伤口感染可致血管吻合口的爆裂、出血,影响再植肢(指)体的成活,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的生命,预防感染的主要措施是严格无菌操作、清创,并在术前术中给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,经常作伤面渗液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,以提示有效抗生素的应用。
⑷有关抗凝药物的应用:近年来,由于显微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,在断指再植手术后,一般已不再应用抗凝治疗。肝素常补用作吻合血管时的局部冲洗抗凝药,将肝素50 ml稀释入2%利多卡因20ml及生理盐水200ml中组成溶液,供局部冲洗抗凝用。
⑸再植肢(指)体的功能恢复:再植肢体神经功能恢复前,护士应帮助做伤肢关节被动活动和按摩,神经功能恢复后,尽量鼓励病人做主动活动,再结合使用微波照射、超声波等理疗以达到恢复伤肢最大功能的目的。